煤礦典型事故案例(煤礦安全專家剖析)
2009年至2011年的煤炭資源整合,讓山西省煤礦安全生產實現了三個歷史性突破:死亡人數首次下降到百人以下、百萬噸死亡率首次下降到0.1%以下、首次實現特別重大事故零發生。
這一組數據,令無數山西煤炭人為之驕傲。
然而,2011年9月16日山陰金海洋元寶灣煤業有限公司發生的重大透水事故,打破了我省煤礦安全生產連續457天無重特大事故的記錄。今年2月到4月,短短三個月內連續發生三起責任事故,使得山西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陡然嚴峻起來。
山西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對幾起煤礦典型事故案例進行細致分析,旨在敲響警鐘:安全生產,猶如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一)
【典型案例】2011年9月16日,中煤集團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元寶灣煤業有限公司6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發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960萬元。
【事故認定】在未詳細查明井田范圍內采(古)空區情況下,沒有針對9號煤層的探放水措施,6103回風順槽掘進致9號煤層老空高壓水突破順槽與鉆場交匯處底板,沖淹巷道,造成人員傷亡。
【專家解析】事故原因相對復雜。第一,沒有探清已關閉礦井的采礦區采掘范圍;第二,探水方案不到位,該礦僅探了上面的4號層,本應是物探先行、鉆探驗證,每隔100米做一次物探,事故發生前,恰恰發生了一次漏探;第三,事故發生后,工人逃生意識強但避險能力差,掘進工作面共有15個人,僅有4個礦工躲到鉆場里得以逃生,其余11人順水奔跑被急速而出的水沖倒而溺亡。
如何避免此類事故發生?應該查明已關閉礦井的采掘范圍的積水情況;必須執行物探先行、鉆探驗證、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透水前,巷道里有很多透水征兆,要及時撤離人員。
【記者點評】顯然,這又是一起未按規程操作的安全事故。如果說,通過煤炭資源的整合,我們已經有效地遏制了惡性違規對安全生產的威脅的話,那么,這種工作不細、措施模糊之間留下的間隙,就成為目前安全生產的極大隱患。這起事故告訴我們,吸取事故教訓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還要扎實地落實到行動中去。任何所謂的疏忽和工作不到位,都是對生命的極大漠視。安全生產容不得一絲的疏忽和松懈。
(二)
【典型案例】2012年2月19日,蒲縣宏源集團北峪煤業有限公司發生一起頂板事故,造成7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590萬元。
【事故認定】2102工作面切眼巷道施工支護方案不合理,掘進工作面整體支護強度不足;頂板出現垮冒征兆時,排除隱患措施不當,造成頂板大面積冒落。
【專家解析】這是一起責任事故。領導違章指揮、工人違章作業,操作程序不當,支護方案不合理,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從圍巖力學狀況來看,巷道支護方案存在嚴重問題。水力膨脹錨桿全部打在冒落帶里面,起不到錨桿的組合成梁懸吊成拱的作用;巷道斷面跨度比較大,6米寬的切眼巷道,靠錨桿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