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州一化工廠泄漏污染水源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發布通知,建議居民開始飲用瓶裝水直至另行通知。這引發了人們對瓶裝水搶購熱潮,在費城一家超市外人們排起長隊,等待進入超市,貨架上的瓶裝水被搶購一空。據悉,24日晚,賓夕法尼亞州巴克斯縣的一家工廠發生化學品泄漏,部分化學物質流入特拉華河支流。
值得注意的是,據海外媒體報道,德克薩斯州美國化工廠爆炸,已經是美國幾個月來發生的第 22 起此類事件,導致大量基礎設施遭破壞。
英國《衛報》分析美國環境保護局等機構數據后發現,如前段時間“毒列車”脫軌事故造成人員和動物中毒的情況在美國并非個案,化學品泄漏事故在美國頻發,平均約兩天一起。一些住在化工廠附近的居民憂心忡忡,常備逃生物資,隨時準備疏散。
有分析認為,在美國,以逐利為目的的私人資本掌控了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和基本公共服務的諸多領域,很多時候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無視公眾利益,導致社會治理問題日益嚴重。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對于化學品安全性的重視不夠。在化學品的生產、轉運、保存等過程中,缺乏嚴格的安全規定,而政府也沒有投入足夠資金來保障安全,經常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處理,人為地增加了化學品泄漏的風險,造成對社會和環境的傷害。
這也給我們國內的化工企業敲響警鐘,在經濟環境一般的情況下,更要注重生產安全,免得兩頭空。